這是法國電影《戰火浮生錄Les Uns et les autres》的配樂,
由於故事開場與片尾都用<波麗露>。
所以原來法文片名Les Uns et les autres(這些人、那些人),
後來到了海外就變成(波麗露Bolero),只有台灣翻成《戰火浮生錄》^^
一個醉心於音樂的德國鋼琴家,但卻成為德軍進入巴黎時的軍樂隊隊長。
原本擁有美好新婚生活,但是音樂家丈夫卻戰死在冰封大地的俄國芭蕾舞者。
原本是爵士樂隊團員,但志願前往歐洲戰場勞軍的美國樂隊指揮。
與丈夫與小孩被送入集中營,但只有自己生還的法籍猶太女性小提琴家。
在戰爭結束後多年,戰火的烙印依然存在他們的心中。
對他們而言唯一的救贖機會就在於結合這些藝術家們演出一場<波麗露>音樂會。
電影中主要跳波麗露舞曲的舞者,是瑞士”莫里斯貝嘉舞團”的首席舞者:
喬治唐Jorge Donn。(”莫里斯貝嘉舞團”曾於2005年來台演出。)
隨著一再循環的旋律,你的人和情緒彷彿像被催眠般,再也難以忘懷!
唯有「藝術」才能突破人類的成見與藩籬,是《戰火浮生錄》全片的精神所在。
音樂描述在西班牙的一個小酒店裏,一個少女在翩翩起舞。
開始時她只是緩緩跳動,舞姿優美而輕盈。
隨著音樂的逐漸熱烈,舞蹈也越來越歡快奔放,迷住了在場的人們。
他們開始隨著音樂打著節拍助興,並情不自禁地於少女一起歡舞,最後在狂歡的氣氛中結束。
拉威爾在該作品中採用了非常獨特的手法:
全曲在一個固定的節奏背景上,由兩個主題及其不斷的交替反復組成。
節奏充滿活力,貫穿全曲始終。全曲始終在C大調上,只是最後的兩小節才開始轉調;
前半部分配有和聲,除了獨奏就是齊奏,後半部分附有淡淡的和絃。
而且自始至終只有漸強的變化。
<波麗露>是拉威爾在1928年所創作,以獨特法式風情編寫的西班牙舞曲。
該曲被公認為20世紀法國最有代表性的管弦樂作品之一,
不過他本人似乎不甚滿意,視為平凡之作。
資料來源~維基百科